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爱好者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楼主: 人工意识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人工灵魂其实很简单,因人人多有个大脑,人人多可以研究产生行为及认知背后的机制

[复制链接]

18

主题

312

帖子

765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765
41#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3-1 14:06:02 | 只看该作者
-
-
人的4种本能,4种思维(2)
女性思维,男性思维,内向思维,外向思维。
内向戒心重更注重自己,外向更外向
-
-
拒绝对方,对方会反馈给你
刚开始求对方,心情忐忑,不知道会不会同意。但拒绝了他了,就想对方对他不友好,因对方决绝了我,然后想了一下,对方对我不友好,然后就要报复给对方,然后就反馈给对方。
-
-
推理之物性推理有确定性,人性推理有不确定性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(2)
物性只要调用物性数据,调用公式,就能100%推理正确。毕竟物性在宇宙不管那个星球,物性多一样。
人类社会组成因素,无非是,物,人,工具,环境。
如果多了解,多知己知彼,你将混的风生水起,财富商机一览无余,万事多看透,历史未来就展现在你眼前。
一般来说,物,人,工具,环境,多有他的因果属性,多有他的因果逻辑。
毕竟一个因果逻辑,一个3D感知就能对宇宙产生认知。
一个逻辑想象,一个三维想象就能产生创造。
因果推理,就是因为这样,所以这样。符合因果逻辑就是推理成功。因果就是属性。属性就是事物的特性。
比如火,你加柴就更旺,用水浇他就灭了。这就是火的属性。就是火的因果属性。符合火的属性,就是推理成功。物性是宇宙不变的属性。属性就是因果属性。符合属性就是推理成功。
人性,要知己知彼。知人性,要知道对方的认知。不同认知的人,遇事因果反应也不同。
不同认知的人,其世界观,人生观,价值观也不同。
一般来说,对方的言语,对方的观点,就是他的思想,就是他的属性,就是他的因果逻辑反应。除非他说谎。
一般判断对错,或者说推理对错。无非是对错,好坏,强弱,发展趋势,你我他的损己或利己,以上6点多符合其本质属性,那推理成功。
如果多了解,多知己知彼,你将混的风生水起,财富商机一览无余,万事多看透,历史和未来就多展现在你眼前。
各种思考的维度,让答案更准确,
如:进行换位思考,模拟思考,远见思考,点面思考,远近思考,各种联想思考,属性思考,知己知彼的见识。各种可能的模拟,和各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。最后符合逻辑,符合因果属性,那判断是准确的,那推理是正确的。
-
-
朦胧感的特征与逻辑及引发你探知欲
就像薄纱,密密麻麻的丝线,又有密密麻麻的空位。透过薄纱能看到里面的东西,但因为薄纱一层一层丝线挡住光线,但又有光线穿过来,不能让你一览无余。不能让你一清二楚。
有像雾,浓厚的雾,充满了的水分子这种物质,光线被密密麻麻的雾水阻挡,但还是有光线穿过来,给人以朦胧感,加上白,软,多,平缓,给人与良好的感受。
朦胧感,新奇,追剧,悬疑,隐隐约约,神神秘秘,疑惑,让你探索,激发你的探知欲。新奇,朦胧感让人愉悦,人就是好这口。
但如果一清二楚,直白,一看就知道,就没有动力,没有理由去探秘,系统也没有情绪犒赏。
因一般人多是靠系统的情绪犒赏,和系统告知的因果缘由进行行事。
神秘,新奇,朦胧感,系统会犒赏你,给你情绪价值。当犒赏你时,你就像打了鸡血一样,感觉很好奇。
虽然好奇让你探索,但如果以前探索无果,当在碰到类似事件时,是不会在探索,就像看魔术,不会去探索,但会一直疑惑。
-
朦胧感,好奇的背后逻辑,就是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认知,但现在有片段的信息透露出来,或有片段信息展现出来,或很神奇(颠覆认知),那系统叫你去探索,去增加认知。然后你就感觉,好奇。
-
-
本能有善,爱,仁慈,良心,的一面
经常有听到对敌人仁慈,就是对自己残忍。这句话。说明善,是普遍存在的。我门假象一下,当我们碰到敌人受伤很严重,行动困难,表情很痛苦,身上多是鲜血和污泥,趴在地上不断哀嚎,我们是不是就有怜爱之心泛滥,良心泛滥,是不是同理心泛滥,如果自己也这样惨,是不是很难受。然后就仁慈心泛滥,对敌网开一面。
有比如:对刚出生的小动物,会觉的可爱。甚至要把狼崽带回家养。或者像东郭与蛇一样,救一下蛇。
理智分析一下,小动物刚出生,懵懵懂懂,什么也不懂,手脚也不灵活,生命也很脆弱,有什么好的。
但是人看了小动物,就是感觉很可爱。
这是人有善,爱,仁慈,良心的一面。是对好坏场景的态度。是预设本能逻辑反应。是对万事万物的态度。
但当人收到的教训很重,执念很重,想法很坚定。才会冷酷无情,才功利性心很重,才会自私心很重。
如果人人多善,人人多有爱心,人人多仁慈,这世界将会很美好。
就像一首歌怎么说得,如果人人多献出一点爱,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。
-
-
长的特征
取决于宽窄比。像巷子很深。鳗鱼很长。
一个30米宽,30米长的巷子不觉的长。但如果一个巷子2米宽,30米长,就觉的长,就觉的深。
宽广跟很深,很长,多会给人以震撼的感受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8

主题

312

帖子

765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765
42#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4-1 16:24:45 | 只看该作者
-
趋利避害是天性
不管后天认知还是先天本能,趋利避害是天性,或为小家,或为大家。
-
-
爽难受是系统的时时感受提示,是好坏感受时时触发
昨晚玩游戏玩了通宵,然后整天人很不舒服,整天难受的感觉,就像如影随形,整天时时警告,一秒鈡多不停歇。那是系统的感受时时提示,直白的说就是系统时时的感受赏罚。但第二天睡了一宿,第三天醒来,精神很爽,系统会时时告知人很舒服,那是系统的感受时时提示,直白的说就是系统时时的感受赏罚。
感受+缘由,是人的好坏判断依据。好:系统就犒赏你,坏:系统就让你难受。
而人好坏判断的依据就是感受+缘由。
-
-
心里想法表现出来,才有情感世界
假如机器没情感会怎样,机器人分析是喜事→继续接着干因为是好事,但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样子,
假如机器有情感会怎样,机器人分析是喜事→表现出高兴的样子,继续接着干因为是好事。
有怎么一句话,说的是:你心里想的东西,多写在脸上。
情感表露,才能更好沟通,更好知道对方的意思。
如果没有情感表露,对方会不知道你的意思。
没有情感表露,这社会就像冰冷的石头。
没有情感表露,会让人感觉你很阴险,不够情切,不够友好,
-
-
拼搏绝望,系统很真实:好就给你犒赏,坏就给你惩罚,是好坏感受时时触发
同样碰到困难。你消极:你会难受,你会绝望,难受如影随形,时时绝望,每秒多难受。
但如果你拼搏心态,你会有拼搏的感觉,系统时时犒赏你,并释放多巴胺,让你每秒多爽,每秒多是拼搏的感觉。
-
-
语言表达逻辑,用词逻辑
宇宙放开看,从宏观上看,就是一个因果逻辑,一个三维结构。一个因果,一个三维画面就能表示宇宙的一切。
所以人的意念,也就只有俩种,一个是因果意念,一个是脑子画面的呈现。因一个因果,一个3维,能表示宇宙的一切。
只要把脑子里的因果意念,或画面,具体表达出来,就完成表达了。
造句规则: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,顺序表达出来,就完成了表达。
用语言表达:表达一个因果,声带气流,呼,吸,也就是用一个抑扬顿挫,就能表达出来了。毕竟,一个名词,一个动词,就能完成表达因果。
-
-
下面从豆包复制来用词规律
动词
定义: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、行为、发展变化、心理活动等的词。
举例:“跑”“跳”“吃”“喝”“看”“听”“想”“爱”“讨厌”“生长”“消失” 等。如 “小明跑向操场”“小花喜欢读书” 中的 “跑” 和 “喜欢”。
名词
定义:表示人、事物、地点、抽象概念等的名称的词。
举例:“人”“桌子”“苹果”“北京”“时间”“爱情”“思想” 等。像 “桌子上有个苹果”“我爱北京” 里的 “桌子”“苹果”“北京”。
形容词
定义:用于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,体现人或事物的性质、状态、特征等。
举例:“红”“蓝”“大”“小”“高”“矮”“美丽”“丑陋”“善良” 等。例如 “红色的花朵”“高大的山峰” 中的 “红色”“高大”。
副词
定义:用于修饰动词、形容词、其他副词或全句,表明时间、地点、程度、方式等。
举例:“很”“非常”“特别”“已经”“刚刚”“马上”“常常” 等。如 “他跑得非常快”“她已经走了” 中的 “非常”“已经”。
代词
定义:能够代替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数量词、副词等的词。
举例:人称代词 “我”“你”“他”“她”“它”“我们”“你们”“他们” 等;指示代词 “这”“那”“这些”“那些” 等;疑问代词 “谁”“什么”“哪里”“怎么” 等。比如 “这是我的书”“他是谁” 中的 “这”“他”。
数词
定义:表示数目多少或顺序先后的词。
举例:基数词 “一”“二”“三”“四”“五” 等;序数词 “第一”“第二”“第三” 等。如 “教室里有五张桌子”“他考了第一名” 中的 “五”“第一”。
量词
定义:用以表示人、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。
举例:物量词 “个”“只”“条”“张”“本” 等;动量词 “次”“回”“趟”“遍” 等。像 “一个苹果”“跑一趟” 中的 “个”“趟”。
介词
定义:一般用在名词、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,组成介词短语,用来表示时间、处所、方向、对象等。
举例:“在”“从”“向”“对于”“关于”“把”“被” 等。如 “他在教室里学习”“从明天开始放假” 中的 “在”“从”。
连词
定义:用来连接词、短语、句子或段落等,以体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。
举例:“和”“或”“但”“而且”“因为…… 所以……”“虽然…… 但是……” 等。例如 “我和他是朋友”“虽然下雨了,但是他还是来了” 中的 “和”“虽然…… 但是……”。
助词
定义:附着在其他词、短语或句子上,起辅助作用,表示附加意义。
举例:结构助词 “的”“地”“得”;时态助词 “着”“了”“过”;语气助词 “啊”“呀”“呢”“吧” 等。如 “我吃了饭”“他跑得很快呀” 中的 “了”“呀”。
叹词
定义:表示感叹、呼唤、应答等声音的词,通常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。
举例:“啊”“呀”“哦”“唉”“嗯” 等。比如 “啊,太美了!”“嗯,我知道了” 中的 “啊”“嗯”。
拟声词
定义:模拟事物声音的词。
举例:“哗哗”“呼呼”“汪汪”“喵喵”“噼里啪啦” 等。如 “河水哗哗地流”“鞭炮噼里啪啦地响” 中的 “哗哗”“噼里啪啦”。
-
-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8

主题

312

帖子

765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765
43#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4-23 16:12:20 | 只看该作者
-
-
不管后天认知还是先天本能,趋利避害是天性,或为小家,或为大家
适当自我,世界竞争会产生优胜劣汰。过分自我,会一盘散沙,个个争斗不断
-
-
好会让人爽,别人觉的爽你还怕会没市场?
好的感觉,就像系统犒赏自己,如:美,甜,鲜,舒服,好帮手,亲和,真理,方便,新奇。
换位思考下,你多感到爽,觉的好,甚至由衷的喜欢,那别人的感受也会想你一样。因人的本能多差不住,虽然后天不同的认知,判断会有细微的不同。但人的本能,多是有道理的。
好的感觉,是人会有好的记忆。
好:就是个人多会去追求的。
为了得到好,金钱那是在所不惜的。
吊住人的本能,是笔大生意。
当人对本能有认知后,脑子哪些先天预设逻辑,多是由道理的。多能用大道理说通的。
-
-
系统为你着想的依据
比如:冬天喜欢钻被窝,不想起床。在严寒的天气,钻被窝,系统会说舒服啊,舒服的感觉会一直在响。
有比如:夏天吹风扇,吹空调,人感觉会很舒服。一直吹风扇系统会一直犒赏你。但是在4月份,天气温度在23度,系统没犒赏你,人没什么感觉。没觉的好坏。但是你在记忆中,回忆夏冬,你会认为4月天好,因有苦难记忆。这是认知上的好坏,不是本能上的好坏。
有比如:自己的房间有气味,自己身上有气味,自己闻不到。别人一靠近就闻到。这是让你不因气味而难受。
有比如:腿骨折了,系统说很痛+别动。越动越难好
有比如:在山上只住了2户人家,人有抱团取暖的想法。但是在人口多的地方,人却没这种感觉。
有比如:他乡遇故知,很亲切,感觉自己多了互相帮助的帮手。但在老家时,就只有友情维护的想法。
有比如:投篮,第一次篮球投远了,自己想力道要轻一点。系统就会调整手臂几十根肌肉,收缩的强度。
以上事件,多是系统的好坏报警,没好坏报警,意识有怎么会知道好坏,不知道好坏,有怎么趋利避害。
像婴孩刚生下来,什么也不懂,没本能设置,没预设好坏逻辑,没预设真假逻辑,会是非不分,会好坏不分,会真假难辨。
-
-
人为什么会自卑的背后逻辑
因人是有好坏判断的,自卑就是不好,不好就趋利避害。然后藏起不好的一面。当然你喝了心灵鸡汤,可以给自己打气。学习如何优秀起来。人刚生下来,不都是不会的。
-
-
人对水有一种情感
如喷泉,溪水。除死水,脏水。
-
-
动物的本能VS高度文明的本能
低级本能:利己,吃亏,受欺负,报仇。向往自由,隐私,随心所欲,压抑。以上本能反应,会在世界不断竞争,不断弱肉强食,不断争斗,最后诞生优胜劣汰,最后进化成文明社会。
所以未来的机器人,直接输入高级文明的本能。因为地球人类历史,血腥争斗太多了,教训太多了。动物界,争斗太多了,阴谋诡计太多了。机器人完全不必在从新走一遍我们的老路了。
-
-
想象能凭空从0到1,不需要学习所有事物。
这样会大幅减小硬盘空间,大幅减小计算。不用凡事多依赖超级计算机。万一机器不能与超级计算机联网,那就直接原地罢工了。
机器人只要会逻辑想象,会模拟想象,就能产生创造,符合因果属性,那想象的东西是正确
逻辑想象只要能想三步,就完全应付一切。三步,第一步先想以前,原先。第二步想现在,第三步想以后。一步一步进行因果判断,第一步因果判断符合因果属性,那正确。在进行下一步推理。
3D模拟想象,一个模拟物件固定不变,另一个物件模拟不同方位进行移动。比如:模拟地球绕太阳转动。脑子构建太阳,位置保持不同,地球想象成以圆圈绕太阳转动。就能在脑子模拟出地球绕太阳转动。
实在模拟不出,买个地球仪,在实地模拟。就能知道,地球南极为什么有极昼极夜,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。
像飞机设计,先是有理论基础,就是风大就能飞起来。然后逐点解决,直到整个面就解决。不过话说回来一般日常能记住模拟2件物件空间运动过程,3步推理过程(以前现在以后三步),一步一步3D模拟,一步一步因果推理,很小的配置就能够用。想设计飞机,没图纸帮忙记忆有点难,
为什么因果逻辑想象,3D模拟,就能产生创造。
因这宇宙是物质构成(3维结构),万物有他的因果属性。
-
-
情感是什么。好的感受就像打了鸡血
只要贴心安慰,亲和,鼓励,关心,分享,人就舒服,就像人吃到甜,吃到鲜,闻到香,看到美一样,人会很舒服。甚至会接近亲和力强的人,喜欢跟他待在一起。
而贴心,安慰,亲和,鼓励,多是由特征的。符合特征就是亲和。
所有好坏都是有特征。符合好。人的情绪就感觉舒服。
-
-
灯光不同亮度的感受
黑暗中的一盏光
鲜艳的光。
软和的光。
烟花,
铁水花。
-
-
4种思维,4种本能
男,女,内向,外向。
女的喜欢小手表,小项链
男的喜欢大手表,大项链
-
-
语言声音就三种表达
因果,动作,情感,三种语句能表达一切
-
-
声音中的各种情感多是有特征
声音就是震动。人的声音就是肚子里的气冲到喉咙,引发喉咙中的声带产生震动,从而产生声音。
温和语气的特征:气流平缓温和的输出。不是气流急促冲击声带。也不是自卑低声下气冲击声带。
-
-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8

主题

312

帖子

765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765
44#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4-28 16:15:52 | 只看该作者
-
-
抽象就是大概的意思
抽象分因果逻辑抽象,空间抽象,形状抽象,颜色抽象
像电子绕原子,只是大概运动概率
射电望远镜,观测到星球分布位置。也是大概抽象,因不是照片,不是可见光望远镜拍的。
蝙蝠超声波成像,也是大概位置
万事万物的现象感知,也是大概的因果逻辑现象
去一个新地方旅游,被注意力,注意过的事物和特点。脑子也是抽象大概的记录。
但所有细节,具体所有信息,没被记住。只有片段记忆。只有抽象记忆,因没从点到面观察所有,因没有研究具体因果逻辑。因大脑只记住,你注意过的东西和现象。
像能见度只有10米的雾天,看东西,给人模糊的感觉,也是抽象
像抽象画,细节模糊。如果细节形状一清二楚,就不是抽象画了。
-
-
抽象如何在脑子呈现,如何实现认知
因脑子有3维模拟功能,有因果想象功能。
像盲人向前走3米,碰到物体,然后向右移一米,避开障碍物。脑子会构建路线图。构建障碍物。但是障碍物高度,道路大小,人流量多少,全部不知。
抽象其实跟想象差不多。一个是现实观察到大概的运动规律,和大概的因果现象。想象就是脑子3D模拟,因果想象,因果推理。
现实记忆都是怎么记的,被注意力,注意过的才记住。
可能一条街,你只注意到卫生院三个字。有可能你只注意到街上的一家银行很大气。
因大气是一种情感,是系统分析特征数据后给出的一种感觉。就像冷热温暖,只是一串神经信号。就像温度电子传感器,发出的都是一串电流信号,只是一串0和1组成的数字。
如果不把信号赋予感受,你要分析一堆0和1组成的数据,才知道,现在温度测出来是高,对身体是不好的。
或者分析一堆0和1的数据后,查看温度传感器原理后,推算出来现在的温度很低,然后才知道现在温度对身体不好。
系统就是你的军师,想你所想,为你着想,分析感受,报告感受,分析真假好坏。
冷热香臭甜苦亲和真理美丑累舒服,大脑让一切信号,一切感受,赋予你一种情感。
像见到这家银行门面很大气。过后具体有哪些特征,多不知道,因路过这家银行钱只看过一眼。因当时脑子对画面只进行了实时好坏判断,(系统潜意识判断),大脑经过分析后,告知大脑好坏感受和因果缘由,这才有了大气的感觉。
-
-
崇拜,好,会喜欢,会帮他说话
真诚,优秀,感人,因好,所以帮说话。
如:成龙,刘德华,成功人士,会崇拜,会拥护,因好。因精神,道理,情感,有受益,有共鸣。虽然物质方面没得到好处。但智慧,精神,情感,得到共鸣。
但如果是自私,阴暗,人就反感,唾弃。
-
-
精简场景记忆,让回忆快速,免的卡住。
特征记忆
像刚出生的小牛崽找奶吃,有个奶的特征就能找到奶,不用在小牛崽脑子,存一个一千万亿像素的特征,那样太浪费硬盘了。
有比如像,小狗交配,管它对上没有,就是一顿操作。
有比如:人天生本能就有造人的记忆,看到这种造人的场景,系统会告诉你这是在造人。当然这要在性成熟后才会产生认知。
关于场景记忆,每个人都可以感知。比如回忆一下今天走过的路,今天看到的事物,做过的事情。回忆物体场景分布,回忆物体的特征,可一探大脑3D记忆的一点线索。
特征记忆:
比如看了一亩茉莉花,会记住花园的宏观形状,大致的颜色。花园大致的位置。记住茉莉花的特征,如花的逻辑形状,逻辑颜色,就能完成记忆。而不用记住成千上万株的茉莉花,每颗花的形状和纹理和颜色。
如果注意力多观察,那茉莉花逻辑特征就更细了。
如果硬要记住全部,那最大的硬盘也记不住。如果望的远,场景起码有几公里大。望小的看,视野也有几十米大。仔细看几毫米大的物体也有形状和颜色。最往下看,有细胞,有分子,有原子,有原子核,有粒子。
像在学校课堂里讲,一个鸭子的特征,就能对成千上万的鸭子进行辨别。
讲太阳花的特征,就能辨别太阳花。
讲各种原子和分子的特征,就能辨别物质,理解物质的属性。
事物分布记忆,场景记忆:
回忆事物分布图,回忆事物场景分布跟回忆汉子的左右笔画,上下笔画一样,多是空间记忆。汉子的笔画有上下左右前后。那建筑分布,植物分布,工具分布,在大脑也是按上下,左右,前后,排列。多是3D记忆。
回忆路线,就只能调用路线,回忆路线旁的建筑,不会回忆房屋具体的细节。但如果想回忆房屋的细节,才会调用房屋的具体记忆,具体回忆起房屋哪些画面,就看你当时看它时,是否被惊艳到。惊艳到就会影响深刻。或经常注意到才有记忆。
记忆分类,归纳:
调用宏观画面记忆能回忆宏观画面。回忆世界地图,能回忆世界各国位置。调用中国地图记忆,能回忆各省位置。调用市的记忆,能回忆镇的位置,街道的位置,调用家的记忆,能回忆家的事物场景分布。
地方,事物是否就是原来的地方:
场景特征跟脑子对上,那就是真的位置。就像翻日记,日记记着很详细,但脑子并不一定就记的,如果日记,是真的,脑子里的一些片段记忆,跟日记对上,那整本日记,记的事情多是对的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8

主题

312

帖子

765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765
45#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5-11 14:03:54 | 只看该作者
-
-
密疏,颜色,用一个意境就能表示全部
如,密密麻麻,很稀松,随机扎在一起,一片绿油油,五彩缤纷。物体大概间隔多少,密集程度。
场景构成:
由哪些物体构成,大致什么颜色。场景大致分布,大致宏观形状。物体,点和面大致形状。
-
-
场景记忆2
同样的树,可以共用一个特征,归纳为一个特征。
如:山上的树基本差不多,多由根,叶,树干,构成。如:复合地板,颜色,纹理,形态多差不多。如:街上的人多差不多,多是俩条腿,俩只手,一个脑袋。
观察场景物体分布,一样的物体,差不多的物体,在脑海的空间标记一个特征就可以了。
-
-
场景记忆之路线记忆,物体分布记忆,物体特征记忆(2)
自己回忆下今天走过的路,回忆今天看到的事物,回忆家里的物体场景分布,回忆记忆中物体的特征。可一探大脑3D记忆的一点线索。
特征记忆,比如,看到一亩茉莉花,会记住花园大致形状,大致纹理,大致地方位置,及茉莉花的形态和颜色,就能完成记忆,花园里的成千上万的茉莉花不用全部记入,就记入一个茉莉花的特征就可以了。
一个物体的特征,就记结构特征,纹理特征,加颜色特征,就能完成记忆。
如果注意力多观察,死记硬背,那物体或场景就记忆更细了。
如果把自己看到的所有多记住,那是不现实的。如果硬要多记住,在大的硬盘也放不下。原封不动的全部记住,也不能让你认识物体。因天气暗亮,结构变化,不可能跟原来的像素全部对上。虽然同一物体,特征差不多,但细节多是由差别,就像人的指纹,多是千差万别。在说放眼望去,视野大的起码有几公里大,看到最小的视野也有几十米,仔细看几毫米大的物体也有形态和各种颜色,就是0.1毫米大的物质也有结构和颜色,最往下有细胞,分子,原子,原子核,粒子。最说说时间,一天起码有10个小时多在接受视觉信息,所以记住全部是不可能的。
像在课堂里讲:一个鸭子的特征,就能对成千上万的鸭子进行辨别
讲太阳花的特征,就能辨别太阳花。
回忆路线,回忆形状,跟回忆汉字,其实是一样的,多是空间记忆。从回忆“三”字,到回忆回家的路,到回忆那些惊艳房子的外观,可以看出脑海呈现的画面的信息量是很少的。
-
-
物体,场景,怎么认定是已知的。
有片段特征对上,片段特征跟眼前事物100%对上,那就是这里,那就是这东西。就算眼前的景象很模糊,如做公交车,窗户被雾气遮挡,车外一片模糊,凭借特征记忆,也能判断现在到哪里了。就像翻日记,日记里的事跟脑的一点记忆对上,那日记里的事情全是对的。
-
-
场景记忆,精简场景记忆2
场景记忆,过滤已有的记忆。凡事注意到的,场景位置,形状,结构,纹理,颜色,缩小成低像素,缩小成100像素的画面,并提取特征存到记忆中,记的越多,某物体的特征就越多。回忆时调用特征,调用物体分布图,到脑海空间大致位置。
想丰富物体细节,想知道物体的所有细节。在脑海放大看(就是脑海想象很大,脑海模拟画面很大,或调用宏观记忆),缩小看,宏观看,微观看,局部看,一个零件看了,在看另一个零件,一个零件模拟对了,在模拟另为一个零件。这样也会知道物体全部的细节和形状,和知道模拟后的形状和细节。100个像素绝对够用。
这样才能高效搜索记忆,大幅节省硬盘空间,高效脑海成像,高效模拟。不用事事多依赖超级计算机,万一联不上网,机器不是要趴窝。
这样精简后,就跟蜜蜂一样,大脑只有0.5毫米大,也知道回家的路。
蜜蜂出门3公里远,也能找回回家的路,就是回到家门口,在二十几个蜂箱扎堆放在一起,也不会走错,进隔壁的蜂箱去,能找到自己的家。
-
-
空间感之景深的辨别
人眼前面是有晶状体的,也就是说人眼前面有凸透镜,凸透镜看物体视野会很大,造成的结果就是近的物体看起来很大,远的物体很小。物体反射的光线在经过晶状体的时候,图像信息有1.2厘米大,到视网膜的黄斑区聚焦时的焦点只有4毫米大。相当图像信息从晶状体到黄斑区3厘米的距离,图像小了4倍。这就是凸透镜的功能。
因眼睛的视角是120度。人眼120度视角,远近的景色多会全部呈现在眼球里。因凸透镜的缘由,远处的物体肯定缩小,因物体离你60米时,观察到的宽度能达到120米。眼前1米远的视野,能观察到的宽度可以达到2米宽。
因凸透镜的原因,远处120米宽的景色和眼前2米宽的景色多会呈现在一张图里。造成的结果,同样大小的物体后面的比前面的更小,最后面的比后面的更小。同样的植物,在视野里,在一米处能摆放1个,在60米远的地方能摆放60个。导致60米远的物体在眼中会很小,这就是凸透镜的现象。
按凸透镜现象,逐渐缩小的就是远处。如果计算出是物体逐渐缩小,那就能辨别远近,辨别出景深。
-
-
空间感之左右辨别
这个很容易辨别,物体在图像左边的就是空间感的左边。物体在图像的右边就是空间感的右边。
-
-
空间感之上下辨别
前面讲过远近的辨别。仔细区分景深的位置。把远近的物体编上号,在最前面的物体叫做1,在最后的物体叫做10,区分出1到10具体远近的位置,1位置的图像向上延展就是高,向下延展就是下。
-
-
识别景深,左右,上下,就能定位三维里的长,宽,高。
-
-
怎么产生梦想
认知上的难会产生绝望,认知上的好会产生动力。因趋利避害是天性。
认知上的好,如:自己对行业产生认知,看到市场需求,且难度不高,机会很诱人,就会去捡机会。
好坏就是你的动机。如:好吃,好看,刺激,垂手可得的好事和机会,记忆中的好,认知上的好。都会让你产生动力,并为之行动。前提是难度符合,且执念强烈。
一句话,好,那做。坏,那避免。
好坏,趋利避害,是人所有行为,所有动机的一条预设的主逻辑,你的所有动机,多遵循这条好坏逻辑。
不管是先天本能反应,还是后天认知,好坏是人,万古不变的逻辑。
如果你认定的好比他认定的好,要好。你就能洗脑他的脑子。继而改变他的方向,和动机。
梦想就是为好而奔波,就是心中好的向往。难度刚好且需求强烈,则动机满满,人生路一直朝着梦想前进。
当有难度时,梦想放在肚子里,成念想。
好坏就是你的动机,像吃,玩,看,投机,难度最低,想实现愿望,动手马上就能实现。
梦想,念想,也是好坏认知。去实现难度有点大,要实现,路要走很久,只能放心里。
虽然梦想,念想,所图之事,是好坏驱使。但遥远加难度,所以只能放在心里,只能存放在记忆里,刻放在记忆里。
-
-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陕ICP备15012670号-1    

GMT+8, 2025-5-23 23:58 , Processed in 0.059478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